1. Telegram平台与"开盒"行为的关联

  • Telegram已成为境外"开盒"行为的主要平台之一,其群组功能被大量用于传播非法获取的个人隐私数据。用户只需发送目标对象的手机号、微博ID等信息到相关群组,即可免费或付费获取包括身份证号、住址、家庭成员等敏感信息^^。
  • 该平台存在大量以"开盒"为主题的群组,部分群组成员超过7万人,信息交换频率极高,甚至通过"签到积分"机制降低查询门槛^^。
  • 2. 典型操作模式

  • 在Telegram上,"开盒"服务已形成完整产业链:提供包括50多项隐私信息的查询服务(如户籍、婚姻记录、资产流水等),最低仅需25元即可获取全套个人信息^^。
  • 操作流程包括:通过社工库查询目标基础信息→付费获取深度数据→在群组内公开传播→煽动网络暴力。2023年有案例显示,87%的群组成员会参与针对被"开盒"者的攻击投票^^。
  • 3. 平台特性助长乱象

  • Telegram的端到端加密、去中心化架构和匿名机制,使其成为黑灰产的温床。其支持20万人超大群组和区块链支付等功能,进一步降低了违法成本^^。
  • 数据显示该平台月活用户已超10亿,但监管缺失导致"开盒"等非法行为难以追溯^^。
  • 4. 近期典型案例

  • 2025年3月,百度副总裁女儿涉嫌通过Telegram社工库获取他人隐私并传播,调查证实数据源自该平台群组^^。
  • 2023年有未成年人仅因游戏纠纷,就被对方以25元价格在Telegram上"开盒",连带父母信息一同曝光^^。
  • 建议普通用户提高警惕,避免在社交平台泄露个人信息,同时对不明链接和陌生请求保持戒备^^。

    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j-telegtam.com),转载请说明出处!